野西瓜有消炎作用吗?
野西瓜学名瓜芦子,是锦葵科草本植物山棉花的果实内种子,因其外壳酷似西瓜,生长在田间,于是有了“野西瓜”这一叫法。将其炒黄研末,用来外敷可治痈疽肿毒、无名肿毒,有消炎作用,类似中药毛葫芦和大麦粥。
也有观点认为野西瓜有毒,内服不当后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迫促、烦躁抽搐等不适,所以不可内服。更有传闻称其含有乌头碱等成分,乌头碱存在于乌头、附子、川乌、草乌中,可选择性作用于神经系统,是毒性非常强烈的物质,口服5~10毫克即可中毒,30毫克可致死。
其实不然,野西瓜确实有小毒,不可内服,但目前研究并没有发现其含有乌头碱等成分,毒性的来源也还有待研究。在古代,野西瓜有入内服方的记载,多为研末入丸散使用,且用量甚微,现在中医已经很少用野西瓜入内服方了。古籍认为,野西瓜味甘、性温,入心、肺经,具有散结消肿、祛痰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痈疽肿毒、咳嗽痰多、胃痛等症状。
所以,虽然中医认为野西瓜外用可消炎,但是非专业人士最好还是别随便用。如果皮肤上生了疖子痈疽,还是应该到正规医院看外科或皮肤科,自行使用野西瓜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引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