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怎么好吃?
“龙”是南京美食界的顶流之一,号称“南有小龙虾,北有涮羊肉”。 说“小青龙”,得先谈“大青龙”,这是“小青龙”的爹,学名青虾(又称太湖白虾)。 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太湖边上吃到过用青虾做的“虾仁豆腐”,盛赞其鲜,这菜于是传到了北京,成为涮羊肉后桌上的“硬菜”——手切羊肉蘸小料,吃起来香而不腻。后来涮羊肉传到内蒙古,那里的人又在锅里添了羊骨煮汤,这样涮出来的肉味道更醇正。
不过我更喜欢的是它另一种做法——油焖大虾。 这道菜起源于武汉,据说当年民国时候,汉口长堤街一家叫“张包铺”的面馆,因面做得精妙,生意火爆。有人吃过之后,觉得光吃面有些腻,于是店家就顺手在锅子里加了几个小龙虾,煮熟之后拨壳给客人食用,没想到这道菜一上市就成了招牌,令食客纷纷排队购买。后来日本人占领武汉,把这道菜叫做“脂蟹”,做成了罐头。抗战胜利后,“张包铺”老板拿出珍藏的罐头招待一位姓张的市长,他吃后赞叹不已,遂命名此菜为“张包铺大虾”,从此风靡全国。
现在市场上卖的“小青龙”多为淡水养殖,体型比海鲜里的青龙虾要小一圈,通体青色,只有尾部和头部有一点淡红色,看起来非常干净。 这种虾壳薄、肉质嫩、尾巴长且饱满,剥掉外壳,露出的虾肉雪白雪白,沾着些许红艳艳的蒜末、辣椒末,看起来就很诱人。一口咬下去,鲜味十足,连带着蒜香、辣味一起弥漫在唇齿之间,令人意犹未尽。
其实除了水煮、火锅之外,小青龙的做法还有很多,像凉拌、腌制、烧烤……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它最简单的盐水做法。 鲜甜的虾肉,脆嫩的皮壳,搭配着葱丝、姜丝、青芥辣汁,一口一个,滋味满满。 若是能吃出点甜味来,那便是吃出了虾的原味;若吃出一股咸酸的味道,那就是醋的味道渗出来了。要是能吃到丝丝红油,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