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河蚌好吃吗?
炒河蚌是江浙一带著名的小吃,以太湖中渔农民捕捞的“湖鲜”为主材烹制而成。《调鼎集》中说:“取活河蚌,去壳取肉,清水浸数时,洗去泥砂,以姜、葱下锅,加黄酒熬汤,再下盐、糖、胡椒粉,待水沸后捞起,拌蒜泥,浇酱油服食。”可见清时就有炒河蚌这一菜肴了。 河蚌,古称蚌蛤,又名河蚬,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腹足目,因常浮于水面,其贝壳与胸部连接处的软骨能张开和闭合,故有蚶壳、蚌壳之称。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多生长在水流缓慢的河边、池边或湖泊里。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维生素AB等,其中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高70%以上。由于含硫氨基酸含量高,故具有较强烈的鲜味。中医认为,河蚌味咸性凉,入肾滋阴,解毒利水。《本草纲目》中记载,治小便不利,用生蚌肉蘸着油、盐擦小腹;《泉州本草》中则记载,河蚌可以治糖尿病。所以,河蚌还是一味食疗佳品。 市场上卖的河蚌都是死的,买回后必须清洗干净。
由于河蚌身体表面有一层薄而坚硬的贝壳,因此清洗比较麻烦。正确的做法是将河蚌放在盆内,倒上清水,加盖用力摇晃(注意不要用手直接触及),使淤泥、沙土沉入盆底即可。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直到清澈为止。
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不能用大火爆炒,以免爆裂;二是为了保持色泽鲜艳,不宜用酱油腌制;三是加入食盐后要迅速翻动,以防部分河蚌肉脱黏。这样,一盘色香味俱佳的炒河蚌就做好了。如果你按照上面的方法做,那么我告诉你,你一定成功了!因为那是我妈妈教我的,她可是炒河蚌的高手哦!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