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如何做好吃?
作为一个非米其林三星的厨子,对“小米粥”这个菜其实没什么发言权… 不过既然这个问题提的都是跟「煮」相关的事情,那我就斗胆来答一发吧~ 一、煮前准备(一般不需要) 1. 浸泡 如果是豆类、大米或者小米一类质地比较硬的原料,在正式煮之前可以先用冷水浸泡几小时甚至更长。泡过的原料可以缩短煮熟的时间,口感也会更软烂一些。
2. 焯烫/焯水 如果原料中带有一定量的植物纤维,为了去除部分草酸和单宁等物质,可以在烹调之前将其进行焯水处理;而像绿豆这种带苦味而且不容易熟制的食材也可以在焯水之后减轻苦涩味并缩短烹饪时间。 在国内的话大部分情况是不用进行焯水处理的——比如南方多习惯把米和汤一起熬制成米饭的做法就很少会提前对饭粒进行预处理了~
二、基本技巧(适用于绝大部分烹煮操作)
1. 加水 加水的时候要注意,如果原料本身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那么在烹调过程中就不需要额外再额外添加水了;否则的话就需要考虑到加水比例的问题了—加水的比例通常按照1:3或1:4来进行估算是比较安全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食材本身吸水力特别强的情况存在…
2. 用火 不同的火源加热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同样的烹饪方法在不同火源下的最后成品也会有细微差别!一般来说煤气灶的火要大于电磁炉、微波炉等产品的火力,而电陶炉的火力则介于两者之间。
3. 焖制 焖制也就是俗称的「收汁」这一步骤,通过减少锅中蒸汽的量使汤汁逐渐变得浓稠,最终成为我们喜闻乐见的粘稠状液体。
三、进阶技巧(适用于有特定需求的烹煮操作) 其实上面的几条都是通用的基本功,真正能够决定一锅好粥的还应该是下面这几点内容~ 1. 去涩 像绿豆、红豆这类食材都含有丰富的鞣酸,而这种物质又很容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难以消化的鞣酸蛋白;此外这种成分还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容易诱发便秘等问题。因此我们在使用上述两种材料时最好能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以去除其中的单宁类物质 — 方法也很简单,将它们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即可。 2. 增稠 前面说过,增加锅中可利用的蒸发面积可以有效提高烹调效率,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方便的就是改变原料自身的质地了———比如大米煮过之后就会变成黏糊糊的状态,从而让汤底变得更加浓稠美味起来呢! 3. 调味 很多人在做菜的时候都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只会在最后关头才去考虑调味这件事儿……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滴呀~ 因为不同火候下所对应的调料浓度也是不一样的啦~~~ 比如说大火炒制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盐分作为底味,而小火慢炖的过程里则需要根据情况不断进行调味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哦~~
四、简单示例 现在来举个栗子吧~以下是我最近自己在家里做过的【小米南瓜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跟我一起来试试看哟! 准备时间:5分钟 制作过程:20分钟 总耗时:25-30分钟左右(视具体锅具而定哈~) 食材: 小米/糯米各一半,约80g 南瓜约300g 做法:
1. 洗净小米后倒入碗中备用;南瓜去皮切块后用淡盐水浸泡待用 2. 将准备好的小米倒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开始煮粥 3. 等到米粒变软之后继续熬煮,期间注意搅拌几次防止粘锅 4. 待所有米粥变成黏稠状时下入南瓜块一同煮至南瓜熟透即可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