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鳢鱼怎么做好吃?
沙鳢是海生鱼类,常喜栖息于沿海滩涂,在江河中也能生活,杂食性,以鱼虾为食,冬季则潜入水草丛中。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及辽东湾营,以辽河入海口处之营口海域产量较多。 沙鳢体色随环境而异,一般呈茶褐色或暗红色;背侧和胸腹部具许多小黑点,在背部者相连成两条黑纹向后延伸,形成两条带状黑斑。头部具一窄长的吻部,口大,端位,斜裂,上下颌约等长。眼小,位置较高。鳃孔很大。鳞小而密,体表光滑无突起。尾鳍圆形。
【清】王士雄撰《随息居饮食谱》载:“沙鱼,温肾补脾,止泻止血,疗痔。” 【现代】《中国药典》记载:“海龙丸,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病后虚弱,久咳虚喘。” 《药典》中还介绍了海龙丸的制剂方法:取雄海马125g(去净皮肉),朱砂37.5g,冰片6g,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干燥,每30粒重1g。
《药典》还记载了海龙丸的主要化学成分:含磷酸钙21.9%。尚含镁、铁、锰、锌、铜、铬等元素。另含卵磷脂、脑磷脂、神经酰胺、肌醇磷等。尚有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经研究发现,沙鳢体内含有二十一种无机元素,其中含量最多的为钠、钾、氯、钙、硫和镁,此外还含有铜、锌、铁、锰、镍、钴、铬和钒等。
沙鳢体内含有十种维生素,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尼克酸和生物素,其余各种维生素的含量均低于海水鱼类的平均水平。沙鳢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海洋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