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带怎么做好吃?
巴达骨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一种油炸点心。形状扁圆,颜色淡黄,表面酥脆,内有层次,味道甘甜、微辣。 据说在元代时,昆明一带就有了“把打”或称“巴打”的点心。“把打”是一种面制点心,用面粉和水调成面团,擀成薄片,做成圆饼状,中间稍厚,周边较薄。放入油锅炸熟后,呈浅黄色,可长期保存。人们外出赶路或者做事的时候,就取出来烤一下或者蒸熟食用。
到清代乾隆年间,昆明的“把打”已经很有名气了。当时,昆明东郊有座龙泉寺,寺里僧人不少,每天要做大量的佛事,因此需要大量食品。为了供应这些僧侣们三餐所需,寺里的主持派师弟到街上采购,由于采购量较大,又在寺里有专门厨师帮厨下料,所以很容易买到新鲜用料。不过,这位主持僧还有个怪癖,就是特别爱吃油煎粑粑(用米粉做的饼)。
有一天,他突然想吃油煎粑粑,就让人上街买来做。谁知走到街口,正好遇到一位朋友,便拉着朋友一块儿去品尝。他们走进一家卖油炸食品的店铺,要了20个油煎粑粑。店主是个精明的人,看到两位衣冠得体、相貌堂堂的儒生模样的食客,又见他们边说边笑,高兴得很,于是就多下了些工夫料理。
他一边往锅里下料,一边往锅里放盐。因为放得有点多,他觉得还是咸了一点,就把两只手蘸着凉水,不停地洗锅。这两个人一边吃着,一边谈着,好不热闹!老板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心里美滋滋的。 忽然,他发现这两位食客竟津津有味地吃了30多个油煎粑粑!老板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暗叫一声“糟了!”忙问:“二位先生,是不是菜不够,我们再去烹制一些?”
那两人听见这话,相视一笑,忙说:“够了够了!我们俩一人吃15个就足够了。”说完,相跟着往外走,临走,那个个子较高的还笑着向店家挥挥手作别。 店家目送这两个人离去后,不禁暗骂起来:“两个无耻之徒,竟然连吃70余个油煎粑粑,真是该死!”想到这里,他又拿起抹布,擦起桌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