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酱拌什么好吃?
北京人!这问题问住我了!我脑子里现在只有一麻酱,拌着黄瓜、花生米吃。 可是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我小时候,能吃到蘸料就挺美了。家里来客人才会备上点“四碟菜”,刀工不太好的家长是不会做姜水拌的韭菜墩儿的(就是韭菜馅儿),切不好薄片儿的黄瓜是没法儿进凉拌菜的。 那时候的拌蔬菜讲究食材新鲜、脆嫩,得是应季的,而且要清水泡一会儿沥干再加调料。 调过味儿的水芹叶,用开水焯一下,凉开水或者冰水过凉,挤干水分,与香干丁一起加花生酱、香菜末、醋、酱油、辣椒油拌匀。 调好味儿的香椿芽儿,用香油拌一下就成。 鲜嫩的绿豆芽儿用开水焯熟加芝麻酱、酱豆腐汁、香菜末、醋和酱油调成一碗爽口的凉菜。 腌菜也是要加芝麻酱、花生酱用油炸出香味儿再调的。 老北京有“芥末堆儿”“芥茉墩儿”,就是用芥末、酱油、醋、香油、白糖拌的芥末疙瘩(芥菜头儿)或芥菜(不是芥末叶)。
后来,我长大了,能自己买饭吃了。 有个叫“李记卤煮”的小馆子,门口摆俩大盆,一盆麻辣酱,一盆甜面酱。我端着碗炸酱面进去,要五勺酱。老板用勺子舀出一大勺红亮亮的炸酱,浇在碗里,拌开,加上黄瓜丝儿、白菜帮儿,再来勺老醋和少许韭菜花儿,嗯,美味至极! 用今天的眼光看,那简直是黑暗料理。 可我就是喜欢吃呀! 后来有了方便面,我就在里面倒上炸酱汤,加点儿青菜和葱花,连汤带面吃得津津有味。
上大学以后,我学会了打卤面条。先用荤油把酱炒出来,放肉馅、葱姜蒜,炒出香气,添水炖,放各种香料,等肉烂了,酱也熬好了。 薄厚得当的面条下锅煮熟,过凉水,挑出来盛盘里,浇上头天做好的卤,再配上香菜段,好吃到飞起来。 后来学了烹饪技术,出了国,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味道,用黄油、面粉、牛奶、鸡蛋做材料,按照菜谱做了好几次,怎么也不如记忆里的味道。 后来学明白了,那些香味儿是来自八角、桂皮、香叶等香料的味道,并不是酱料的味道。 我终于能做出口感相近的卤面条了,不过这次是用酱豆腐汁儿和香油把面条拌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