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槐花好吃吗?
先上图 昨天刚采的,真新鲜。。。 洋槐(学名:Sophora japonica)又名毛槐花、荆条花、金银花。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荚果成对卷曲,状如槐米;花期一般为每年3~5月。花蕾期所开之花色黄白,开放后颜色变深,黄赤相间,故名“金银花”。 【气味】 1.《中国药典》:"甘,寒。" 2.《中药大辞典》:"甘,微苦,凉。" 【归经】 心、肺经。
1.《中国药典》:"入心、肾经。" 2.《中药大辞藻》:"入肺、膀胱二经。" 【主治】 1.解毒消肿,止血杀虫。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血热尿血,风热疹,疥癣,麻风。
2.润肺止咳,清热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咳嗽痰多。 以下文字部分引自我以前写的回答,这里给出链接 最近正好看了《本草新编》,里面对于银花的记载颇有意思。
“金银花,性凉味淡,气味芳香,善清暑热,能利湿,利小便,用之于夏秋之际,暑湿当道之时,或暑热挟湿之症,服之既无灼热之苦,复无淋浊之患。至若身痛发热,头痛如裹,湿热痰滞,咽干口苦,胃脘痞满,大便燥结,小便赤黄,皆可用金银花解之。且气味芬芳,服用之后,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诚为消暑清热之上品也。” 这里顺便科普下,在古书之中,“金银花”和“金银藤”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物。而且,前者主收膏滋之用,后者则宜于散剂。所以我在《本草新编》中看到关于它们的用法的时候,不禁拍案叫绝!
“治瘰疬,用金银花散,取效尤速;治肿毒,用金银花膏,即消即退。但此药力薄,不能久服,久则寒凉伤胃,须以甘草、肉桂调和其中,服之有益。”“至于金银花散,所用之法甚妙。先用酒煎黑栀七粒,送服金银花五钱,一剂而瘰疬消,再剂而余核软,三剂而肿溃,四剂而脓清,六剂而瘰疬平矣。此乃散剂之中,最有捷效者。” 好了,现在来说洋金花,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夜来香。
其实刚才说到金银花的时候已经提到了它,不过这里的洋金花是单独来说的。
【来源】属茄科植物,多为野生,现各地有栽培。又名山茄子、布茄、八月开花等。 [分布]分布于四川、湖北、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7~10月花成熟时,割取花序,晒干。 注意:目前市场上尚有商家将“蔓珠沙华”(又称“彼岸花”、“龙爪花”)误称作“洋金花”售卖,应注意区分。
【性状】干燥花序呈扁球形,最高处直径约lcm,由许多小花聚成,下部较宽,上部略狭。表面灰褐色,花序柄弯折处常有裂口。
花萼筒部有5个棱,顶端5齿裂,裂片披针形,外面被短柔毛。 花瓣5枚,长约4mm,宽约3mm,端部略呈波状弯曲,边缘有睫毛,黄色,基部有紫色条纹。 雄蕊8枚,着生于花萼筒部,长约6mm,花丝纤细,略扁,分离。
雌蕊圆柱形,长约6mm,子房密被绒毛,花柱细长,柱头5浅裂。气微,味微苦。 以干燥、花萼色棕褐、无泥沙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