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锅涮鸡肉好吃吗?
先明确一下,火锅涮鸡肉是指“清水煮鸡片”这一吃法。 在我国西南部尤其是云、贵、川一带有着悠久的火锅文化传承,其中以川渝两地最为盛行和出名,以至于现在说到火锅很多人脑子里的第一映像就是川渝火锅。
而在这些地区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传统美食——清水煮鸡(片)。 把刚刚宰杀完毕的童子鸡清洗处理干净后放入锅里熬煮,一般只用简单的葱姜去腥即可,锅里的汤汁清澄见底,偶尔有一两片薄薄的生姜漂浮着(因为姜比较辛辣所以一般不会直接放进去食用)。盛盘以后蘸着佐料吃,味道相当不错! 后来这一吃法传入重庆,经过当地人的改良用辣椒面、花椒粉、姜蒜汁等调料配上锅底的汤水涮食鸡肉,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重庆火锅。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用火锅锅底来涮鸡肉是从重庆火锅那里继承过来的。 但是为什么用锅底涮鸡肉这道菜能流行开来呢?因为它符合一个重要的现代饮食准则——“少食多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营养健康的观念也越来越重视,在餐桌上“鱼”“肉”等荤菜的分量越来越小,而蔬菜的含量却越来越高,这种饮食结构的变化恰好符合现代医学关于“一荤一素一菇”的最佳营养结构的理论。因此用锅底涮牛肉这道菜就受到很多现代人追捧。 当然在保持蔬菜含量的同时还必须保证肉类的摄入,因此现在很多火锅店都提供各种规格的“丸子”“菌类”“蔬菜拼盘”供食客选择,就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生鸡肌肉和熟鸡肌肉的营养成分区别。生鸡肌肉的蛋白质由于没有热处理,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呈味物质被细胞包装,部分蛋白酶抑制剂存在活性、有解舒结构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等),吃起来会比较鲜美。但是熟鸡肌肉中蛋白质由于被热处理,生物活性成分发生变化,如呈味物质释出并渗透扩散、蛋白酶抑制剂被破坏、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等完全变性等,使氨基酸和鲜味物质由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吃起来会更鲜美些。
生鸡肌肉比熟鸡肌肉含有更多的VC、VA、烟酸、尼克酸和低聚糖等,这些营养成分在加热过程中有一定损失。但这种损失一般并不影响人体对它们的需要。
生鸡肌肉中脂肪、胆固醇和糖类含量比熟鸡肌肉低,这是由于热处理使部分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了,还由于熟鸡肌肉脱水干缩使这些营养成分相对浓度升高了。
总之,生鸡肌肉和熟鸡肌肉的营养成分区别并不大,人体对生鸡肌肉和熟鸡肌肉中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率也没有多大区别,但熟鸡肌肉比生鸡肌肉更好消化吸收(由于蛋白质变性的缘故)。
生吃鸡肌肉可能会引起鸡组织中的寄生虫(绦虫/圆线虫等)和致病菌(沙门氏菌/弯曲菌属等)或其毒素污染人体并使人致病,也可能会由于鸡肌肉组织中蛋白酶抑制剂(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胃蛋白酶抑制剂和糜蛋白酶等)存在而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因此,鸡肉是不能生吃的,一定要煮熟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