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肉怎么做好吃?
「香酥花生米」我特别爱吃,每次家里熬一大碗,很快就吃得干干净净。 做法超简单!把生花生米浸泡在冷水中30分钟以上(目的是将花生米表皮浸软)。然后捞起来沥干水,烤箱预热160℃。把花生米铺在烤盘上,180℃烘烤25分钟左右,关火后余温再焖5分钟就好啦~ 刚出炉的花生米又酥又脆,颜色金灿灿的。
不过这种吃法太单调了…所以我还蛮喜欢用花生米做点心,比如这道蜜汁花生糖,就受到小朋友的超赞好评~ 先把白砂糖和水一起下锅加热溶解,接着加入去皮研磨成粉的花生酱和熟白芝麻搅拌均匀。然后把拌好的花生馅放在抹了油的容器里,盖上盖子捂一会儿让水分充分融入馅料。 最后把揉好的团子搓成长条,切成小段,放在铺了烘焙纸的烤盘上,放进预热好170℃的烤箱中烘烤20分钟左右,直到变成漂亮的金黄色就可以出炉啦~
是不是超级简单?!你也能做出颜值口感双惊艳的蜜汁花生糖!
花生肉,又名猪娃肉,是一道传统的地方特色美食。它由肥瘦相间的五花三层猪肉,配上用传统方法炒熟的花生,用特殊的刀工处理和独到的烹饪手法烹制而成,因制作时猪肉和花生的主料配比大致相当,因此被称作花生肉,这是一道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美食。
它起源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下坂村,其传承过程先后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是绩溪徽菜“四绝”之一。
在徽菜史上,徽菜厨祖汪恩和汪玉山父子曾制作出以香菇蒸鲜肉为代表的香菇炖肉系列菜肴,这为绩溪上庄花生肉的产生提供了渊源根据。在清朝嘉庆年间,绩溪上庄汪氏厨师汪三益将鲜肉、火腿和板油剁碎,调以姜米、葱白、鸡蛋以及盐、麻油、酱色等调料上笼蒸制,做成了三鲜细切,俗称“切糕”,后传至芜湖、宣城、六安及浙江、江西的部分地区。
后来汪家厨艺传人汪增喜将“切糕”改制做成了猪肉切饼,猪肉切饼是将五花肉片分别下有酒糟或虾籽的开水中氽或入锅中煎炸,使其均匀致熟而香味外溢,再切成3毫米厚的片,配以各种佐料而制成的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菜肴。清代咸丰元年(1851),上庄汪氏又制作了用猪肉丁、香菇丁、虾米、鲜藕丁、笋丁等拌和,加调料,用大油煎透而制成的具有荤油与素汁充分融合的肉丁。
据史料记载,绩溪上庄花生肉产生于清朝晚期的1890年前后,是清末民初绩溪上庄汪氏厨艺传承人汪世昌把猪“五花三层”的肥瘦相连的猪肉和绩溪传统的土特产之绩溪烧饼的原料花生一起结合而制成的。
2017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花生肉(猪娃肉)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