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的几大功效与作用?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gang的干燥根茎。秋末冬初茎叶枯萎及次年春初返青前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或堆放6?10天后晒干。
川芎味辛,性温,无毒,入肝、胆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为血中之气药。气行则血行,气血调和,百病可却,故又是妇科要药。
历代医家对川芎的评价甚高,称其为“血家圣药”、“头痛要药”、“血中之神药”。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胸肋刺痛、妇女月经不调、经闭、产后瘀阻、恶露不行、癥瘕、风湿痹痛等。近年来对冠心病、高血脂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川芎的药理研究
近年来对川芎的研究较为深入,发现其含挥发油、生物碱、甙类等多种成分。研究表明:川芎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可以减少血栓形成;扩张血管,增加脑及心脏的血流量,改善脑循环;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硬化。以上药理作用可以解释川芎防治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及高血脂症的药理机制。
川芎的使用方法及经验
内服:煎汤,5?10g;研末服,1?1.5g。
使用注意
月经过多者及有自发性出血素质(如血友病)者忌用。
临床应用的常用配伍
1、川芎配杭菊:川芎辛散温通,上行头目,具有活血祛瘀,祛风止痛之功效;杭菊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善治肝经风热之头痛目赤肿痛。两药合用,既善平肝疏风,又能活血止痛,共奏止头痛之功。
2、川芎配当归、芍药:当归甘温,补血活血;白芍甘酸微寒,养血敛阴。二药配伍,养血敛阴,补血活血之力俱增。川芎辛温,行气活血,祛瘀生新。能助当归、芍药行血和血。三药合用,为妇科补血兼调经活血之佳剂。
3、川芎配黄连:川芎行气活血。黄连苦寒泻火解毒。二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寒热并用,既可辛散疏肝,行气化瘀,又可清泻肝火,通降湿热,在治疗黄疸、胁痛、呕吐、吞酸等时,均有较好疗效,实为肝火挟湿者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