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瘦的鸡怎么做好吃?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鸡肉为何如此之“薄”? 市面上常见的鸡,大多是快大肉鸡(AA鸡),这个品种的鸡特点就是肉质细嫩、体型肥大,由于生长迅速所以体内积蓄的营养物质也相对较多,因此非常“好吃”;当然,这种快速长大的鸡也有缺点就是肉味不浓,缺乏嚼劲。另外,现在也有一些农户散养鸡,或者少量专业养土鸡的养殖场,出产的土鸡虽然肉质更为紧实,味道也很赞!但是由于饲养期较长(一般要在70天以上才能卖掉哦!),身体积累的能量物质消耗殆尽,肉本身也不够“肥”。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瘦肉多”的食物不好做。 这里先要引入一个概念——浸出液。就是把食物打成浆然后浸泡在清水里,能浮起来的部分就是可溶性物质,也就是浸出液了。这些可溶性物质里有蛋白质、氨基酸和可溶解的淀粉等营养物质,但是没有了原来的细胞结构。比如把鸡蛋打成蛋液后浸泡在水里,过一会水面上就会有一层薄薄的蛋白膜,这是可溶性蛋白。 人吃东西的时候,咀嚼过程实际上是把固体变成液体,然后再送入口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对于比较坚硬的食物还要通过器械研磨成粉末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让唾液中的淀粉酶发挥作用,从而起到初步消化作用。
那么问题就来了,肉类中含有肌纤维,这种肌纤维比起单纯的细胞壁要难捣碎,而肌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如果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而又很难被粉碎,那自然是不好消化的。于是,为了便于咀嚼和消化吸收,我们先要从源头开始思考,即从“瘦肉”上下功夫。
要制作好吃的鸡肉,我们需要选择脂肪含量较高并且肉质较嫩的鸡腿肉(鸡胸肉实在太硬了!),将鸡腿肉用高压锅蒸熟或者炖烂,这样做出来的鸡肉才不会难嚼。还可以将熟鸡肉切成薄片,用豆瓣酱、蒜蓉、青红椒圈炒在一起,这样吃起来也是满口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