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怎么炒好吃?
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有个传统,就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吃炸酱面! 其实,这里的“炸”字应该读作zhá ,意为把东西放在油里煮熟叫做炸。 所以这个“炸”和糖醋里脊里的那个“炸”是一个意思。 但这里的炸酱可不是油炸的啊!是用黄酱、豆瓣酱,再加上韭菜末、辣椒等做成的馅儿,用屉布裹紧上锅蒸,熟了之后放凉切成碎末,拌到擀好的面条上。 这道料理有甜有咸,但最重要的是,它得热着吃!放凉了可是会坏事的呢。
后来离开了家乡,才吃到真正的炸酱——油炸的酱料,配着黄瓜丝、豆芽一起吃。感觉也很不错呢,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自己做了几次,才知道少的是什么——老家做的炸酱里没有酱油(不是不用哦),所以是纯天然的口味;而外面的炸酱往往用各种佐料调过味儿了。因此外边的炸酱面常常偏咸,而家里的炸酱面则偏淡(还带着点甜味呢)。
扯远了扯远了……说到炒袈裟,突然想起来小时候妈妈给做的炒肉!其实也就是把肉片放上葱姜蒜一炒就完了,但妈妈总是要往里面放很多调料,所以我记忆中的炒肉都是浓汤厚汁、颜色深红的。不过这道菜倒真的是挺下饭的。
后来长大了,在外边上学、工作。食堂的菜系丰富了起来,却再难吃到妈妈做的炒肉了。偶尔回家,妈妈还是会在餐桌的面前为我摆上一盘香喷喷的炒肉!只是这时的我已不再爱吃肥肉,总是挑着里面的精瘦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