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青蚕豆怎么炒好吃?
“小姑早起扫街去,薄暮归来学未炊”、“小姑贪玩夜归迟,月挂柳梢铜漏滴”、“小姑初嫁爱新妆,学画蛾眉学弄妆”,一首首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的诗歌,将视角转向了民间女红,开启了文人诗意地描绘蚕豆的先河。
在宋朝,蚕豆不仅是民间普遍栽培的作物,而且也是宫廷美食。宋人周锐《清波杂志》云:“蜀中山川平衍,土产蒲葵、纻麻、蚕豆……他处多育桑树,惟此处无之,土人但知植豆。凡园圃种植物,惟韭与豆可常茂盛不萎。”四川的蚕豆是供入宫廷的上好食材。苏轼曾作《老饕赋》,其中提到了一种名为“冷淘”的面食,“香芹绿荠如常品,菰菜莼花独觉鲜。”用新鲜的蚕豆和香芹一起煮粥,加些薏苡仁,真是美味至极。
除了食用外,古人还很注重蚕豆的观赏性。刘弇《青云谱记》载,南宋时,钱塘(今浙江杭州)有士人钱易,“性嗜茶,善于烹茶,最喜广陵(今江苏扬州)乌龙。每于清明谷雨,命童仆采掇嫩芽,以银瓶水煎,用砂罐温热。再研细末,以纸筒蒸焙,制为饼饵,名日‘凤髓’。”而他“最喜广陵乌龙,取其色清白,其嗅香馥郁;取其味甘滑,其汁莹润。每于饭后、卧前,必焚香一炷,酌酒一杯,人静之后,翻经读史,或吟诗作字。间取豆蔻、砂仁诸香料,杂于茗中,煮成醍醐饮之,名曰‘玉露’。”这位“嗜茶如命”的南宋士人,连喝茶都做得如此讲究,对颜色形状均似白玉的炒青蚕豆又怎会视若无睹呢? 宋代以后,饮茶之风渐弱,但嗜茶之风仍在民间流传。明人田艺蘅《留青日在集》云:“余向居乡里,见小儿戏,手一蒲扇,口念‘茶’字,摇摇摆摆,甚可爱。及长读书,于词章中见‘荼’、‘茶’二字,今人多用‘荼’,少用‘茶’。”可见“茶”字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