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鱼什么鱼好吃?
“酸汤鱼”,这个“酸汤”二字是重点。 这里的“酸”并不是酸辣粉那种酸味,也不是泡菜、醋溜菜的酸。这儿的“酸”,发“苏”音,读作suān(三声),指一种腌制食品的特有味道,类似于酸菜、苏州腌笃鲜里的“酸”,或者酸奶的那种滑溜溜的“酸”味儿——这种特殊味道的来源是鱼肉里富含的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
我做过一个实验,用青鱼作为主料,做成鱼羹,不加糖,只加一点盐,让咸味和鲜味出来,然后品尝。大部分人吃起来都说有酸味,而且越是靠近贵州的人(比如我本人)就觉得那味儿越浓。其实那根本就不是醋的味道! 我觉得我的味觉还是相对准确的,因为我吃我自己做的鱼羹时不加醋也觉得很酸,可是如果我在家里做的时候放了一瓶白醋进去就会很奇怪,不是现在这个味道了。所以后来我用贵州本地的酱油+辣椒面代替白醋,这样出来的味道才是对的。
至于那个“汤”字,是指最后成菜的样子。这个“汤”字很重要,因为如果调出来的汤汁糊糊的,不成形,那就不是“汤”了。所以这儿的“汤”是个名词活用作动词,表示“把……做成汤”的意思。 既然知道如何制作出地道的“酸汤鱼”了,接下来就是选鱼的问题了。
有人建议选刺少的鱼,比如说巴沙鱼、龙利鱼;也有人建议选刺多的鱼,比如说草鱼、鲤鱼。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全面。
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个简单的原则: 你在当地能买到的鱼,你就在当地做来吃,这样最对味儿。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拿“酸汤鱼”来说吧,这本来是大贵阳的特色美食,然而到了遵义,你会发现那里的人做“酸汤鱼”是用花鲢(鳙鱼)来做主材料的,而到了毕节,很多人会用韭菜来代替豆芽做辅料(在金沙县甚至很多火锅店都有牛杂和毛肚)。
为什么同一个菜肴在不同的地域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呢?原因就在于当地最有特色的是什么鱼就做用什么鱼来制作这道菜。拿遵义来说,它之所以能用花鲢来做“酸汤鱼”是因为那里有独特的红粱高粱酒曲,用它发酵出来的酱香味儿能很好地掩盖花鲢(鳙鱼)的土腥味儿,再加上遵义地区特有的辣椒,做出来的酸汤鱼才最地道。